1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痕迹管理”、“文山会海”及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这一论述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经过六年来的持续整治,“四风”中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了,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个别地方仍然顽固存在,成为亟待破解的作风“顽症”。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但在不同时期又有着新“变种”。去年底,中央纪委负责同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概括了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十种新表现:
01
贯彻落实上,
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
02
调查研究上,
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03
服务群众上,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
04
项目建设上,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老样子”;
05
召开会议上,
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
06
改进文风上,
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
07
责任担当上,
“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08
工作实效上,
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材料出政绩”;
09
履行职责上,
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10
对待问题上,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
来源:红网
编辑:彭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nanyuenews.com/content/2018/11/28/701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