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卢幼莲报道 11月24日下午,“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第74讲开讲,湖南大学教授彭兰玉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传播》为题,围绕汉语文化的需求状态、国家语言能力分析和汉语传播策略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深入剖析加强汉语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彭兰玉告诉大家,汉语不仅是在联合国平等使用的六种官方语言之一,还在国际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语使用率占世界人口的2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 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民日报》2014年03月11日06版),有汉字文化圈 (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
彭兰玉表示,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至今通用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以汉唐为盛,“汉字文化圈”、“西洋汉学”就是最好的证明。新中国成立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逐步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汉语国际传播”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彭兰玉认为语言就是一种文化,只有语言走出去了,文化才能走出去。开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架设“汉语桥”,开办中国特色的专业硕士班等传播策略,都是希望能提高汉语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来源:衡阳新闻网
编辑:彭俊
本文链接:https://wap.nanyuenews.com/content/2016/11/29/703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