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峤(?-759),上清派第十三代弟子。他性喜淡白,因读《列仙传》而生物外之念。出家后,博览群经。他常对他人说,除《道德经》外,诸经均为上梗。唐开元年间(公元731--741年),王仙峤带着南岳山的茶叶到京师,每日于长安城内施茶。一日,忽遇当时炙手可热的内监高力十。高问仙峤从哪儿来?仙峤回答说:“小道是南岳九仙观道童,因殿宇破败,特将南岳茶来募化施主。”高便将此事奏告,玄宗得知,遂召见仙峤,见其清秀超逸,甚为高兴。玄宗问仙峤有何愿望,仙峤答说:“愿郁郁国家盛,济济经道兴。”玄宗大喜,待以重礼,并令他拜司马承祯为师,在内殿虔心修炼。后赐金帛和经书六百七十卷,令回南岳修缮观宇。几年后,九仙观被修缮一新。后去王屋山随侍司马承祯。承祯逝世后,仙峤抄写薛季昌所注《道德经》进献玄宗,并说,司马尊师已仙化,请改其南岳旧居白云庵为观。明皇准于其请,亲笔书写“降真观”观额,诏薛季昌为观主。仙峤后诏封为天师。于乾元2年(759)3月20日辞世。
延伸阅读:
来源:南岳志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本文链接:https://wap.nanyuenews.com/content/2013/09/05/704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