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农民不种田,赶个八月吃三年”。这句顺口溜在南岳乃至湘南地区流传了千百年,也成为外地人称赞南岳富庶的一句口头禅。这句话多少不免有些夸张,但它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南岳“赶八月”的繁荣与火爆。那么什么是“赶八月”呢,为什么“赶八月”会有如此繁荣呢?
什么是“赶八月”
“赶八月”是由祭祀活动演变成的一种“香火经济”,并逐渐形成了南岳衡山一种独特的民俗风情。
“赶八月”最早缘于祭祀活动,山神崇拜在南岳古已有之。传说人类始祖之一的祝融氏最早发明火种,并生火熟食、举火驱兽、以火御寒,其常年游栖于南岳,死后葬在衡山之阳,后人为纪念这位先祖的丰功伟绩,故名南岳顶峰为祝融峰,并逐渐将其演变为南岳衡山之神。早在西周,南岳衡山就已建祝融君祠,人们不远千里前来对山神顶礼膜拜。唐玄宗于天宝年间敕封南岳山神为司天王,又将神庙改称司天霍王庙,确立衡山神的地位。之后,历朝历代每年在这里举行“庙享”,加之民间的祭祀,形成了定时的香火期。祭祀山神分为特祭和定期二种,前者是在国家进行重大活动时,由特遣使者前来主持,后者则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由地方官举行。宋代南岳山神被封为司天昭圣帝,并且为这位圣帝神的后妃封为景明皇后。宋代的祭祀活动改为一年春秋二祭,规模比以往还要大,前来朝拜进香的善信不断增多,史载“环岳庙之左,烟户如鳞,每岁谒庙焚香士女云集,日可千百计,而工贾无业贫民之就食者沓至纷来”。元代以后,来南岳朝山的人更多,最终形成了南岳独特的香火文化。
到了民国,南岳祭山神的影响已经遍及华南,每年进香者以数十上百万计,特别是农忙后的秋季农历七、八、九月份,其中尤以八月为盛,四面八方来南岳进香的人如潮水般涌来,成群结队,络绎于途。这段时期,南岳人山人海,商贾云集,个体游贩,走家串巷,交易十分活跃。徜徉于南岳古镇大街小巷,但见长长的摊拉上,香、炮、烛、纸钱、应有尽有,南岳圣帝、观音、财神等各种各样的菩萨、神龛琳琅满目,玲珑小巧的工艺品、装饰品、玩具,令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乐器,随处可见,卖二胡的,边走边拉,卖笛子的,边吹边走,大街小巷,丝竹满耳,更有豆腐脑、凉粉等风味小吃,十步一担,五步一摊,价廉味美,很受欢迎,南岳喇叭叫子、算盘子、笔筒子、胡椒压子、中药材等传统产品无处不有。邵阳的小五金、皮革制品等街头随处可见,衡山、衡东等周边县市的农民挑着水果,挤进八月香期市场,组成一支浩大的叫卖大军。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客户涌入南岳经商交易,南岳一时客商云集,人潮如汹,当地人借助天时之机,地利之便,纷纷开店子,租房子,跑车子等等,并称之为“赶八月”。
“赶八月”兴旺之由
南岳衡山,象一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湖南省中南部,它以衡阳回雁峰为首,长沙岳麓山为足,七十二峰雄峙南天,盘亘八百余里,气象万千,是传说中火神祝融的栖息之地。它又有“寿岳”之称,俗语“寿比南山”意即指此。它还是中国著名的宗教圣地,千百年来佛道并存,史称 “三千六百所茅庵”,享有“五叶流芳”之美誉,在海内外拥有较高的声誉和大量的信众。
南岳“赶八月”如此繁荣,当然缘于香火兴旺,而许愿遂心又是香火兴旺的重要原因。从古至今,香客遂愿的故事在衡山屡有所闻,神乎其神。平民先且不说,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与南岳有缘,他们在南岳进香遂愿,无疑为南岳圣帝菩萨做了鲜活的广告,南岳山神“有求必应”更是声名远播。曾经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曾国藩,在他很小时候,他的父亲到南岳圣帝前进香抽签,签词说:“双珠齐在手,光彩耀杭州。”几十年后,曾国藩考取了进士,做了官,和他的弟弟曾国荃统领湘军在江浙一带镇压太平天国成功,深得清朝廷赏识,走上了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他写信给其弟的家书中说:我与你赴浙江,是不是应了父亲五十年前“光彩耀杭州”的签?因此他非常感谢南岳山神,先后捐了四万两黄金,还有巨额白银,并特意从老家修了一条石板路从湘乡经衡山后山直通祝融峰,这条被称之为“岳路”的麻石古道至今犹在。少年毛泽东,很听母亲的话,曾跟随母亲到南岳进香,十五岁那年,他母亲病了,毛泽东独自跋涉一百多里到南岳衡山直达祝融峰“朝山进香”,不久,他母亲的病就好了。当然毛泽东是伟人,他真正的心胸在于祖国的美好河山,其实这次进香是他第一次游历。若干年后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在《讲堂灵》记道: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潮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见《少年毛泽东》。
南岳衡山香客日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国家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祭祀文化在国内的兴旺以及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推出了宗教体验游、幸运香火游等一系列极富宗教特色的旅游项目,深深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百年不衰的香期客栈
南岳的香火期是香市和商市大发的时候。所谓“赶八月”就是香客“赶”朝圣、商贩“赶”生意。每逢这一期间,整个南岳古镇通宵达旦,店无虚设,座无虚席,晨钟暮鼓夹着鞭炮喧哗,沸沸扬扬,南岳镇现有居民仅3万人,而来此进香的外地游客最高日流量多达10万人以上,于是南岳古镇形成了家家是旅社,户户为客栈的局面。因此,赶一届八月比起种三年田的收入来,绝对是多得多,值得一提的是,南岳延续数百年不衰的一道特殊风景线——香期客栈。
在来南岳旅游的客人中,香客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香客大都是来自农村的低消费者,但又是固定且带有连续性的消费者,父亲带儿子来南岳朝拜,儿子又带孙子来南岳进香,这样祖辈相传。这些香客的经济有限,生活要求也很低,于是一种价格低廉、设施简陋的临时性营业旅店——香期客栈就应运而生了。每到农历二月十九日传说中观音菩萨生日的这一天前后,南岳古镇四街、北支街、半边街、汽车站大庙后的居民及山上山下各大寺观僧道便腾出房子,架起简易床铺,开始营业接客。他们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三五间房一、二十个床位,大的达四、五十间房二、三百个铺位。据初步统计,南岳现有上规模的香期客栈已达200余家,年接待香客100多万人次,这其中有许多百年老字号,如江西安仁旅社、彭玉麟客栈等。这些客栈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物美价廉,过去一宿三餐只有三、五元钱,现在一宿三餐也不过二十来元,且每桌有八九个菜,有的老板还免费供应每桌一壶米酒。香客们对这种既实惠又经济的服务非常满意。
纵观如此庞大的香客市场,历来都是僧、道、俗三足鼎立,僧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势,生意火爆,民间则各施手段,争取客源,有的用鞭炮迎送,以示热情;有的在客运司机上想办法,让司机把客直接送到客栈门口;有的则到车站、马路、街头巷尾设点待客等等,竞争异常激烈。过去,香客在食宿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泥脚杆子”也开始讲究起来,看看是否有席梦思床,有热水,有彩电等等。于是,许多客栈老板也开始翻新房子,更新设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如今的南岳香期客栈,已由过去的“男男女女睡一房,冷水淋浴木板床”的脏、乱、差格局向干净、舒适、安全型方向发展,并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来源:红网南岳站
作者:朱正光 康松柏
编辑:彭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nanyuenews.com/content/2013/07/15/704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