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南岳忠烈祠正是这样一个理想处所。
在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202位阵亡将士总灵位入厝南岳忠烈祠前夕,记者探访了这里。
7月火热的天气里,南岳丛林深处,却是阴凉无限。
从南岳大庙往上走不远,便是一处牌坊“胜利坊”,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所设。
此处上去4公里,便是忠烈祠所在。山路弯弯,车在两旁茂盛的树林中穿行,不久便到达山脚下的忠烈祠。
南岳区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刘向阳介绍说,此处地名罗家湾,是当年千挑万选找出的绝佳之地,“选这里,前有眺,后有靠,两边都有溪水。”
忠烈祠前面,视野开阔,可以眺望衡山脚下;背后,正对着一处峰顶,山峰名“香炉峰”,“香炉”正有祭祀之意。
下车,迎面便是题有“南岳忠烈祠”的牌坊,材质为花岗岩。左侧有关于忠烈祠的简单介绍:“南岳忠烈祠,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1938年筹备,1940年动工,1943年告竣,仿南京中山陵形式依山而建……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抗战烈士纪念陵园。”
踏入祠内,两边是排列整齐的柏树。大理石路面,3米宽。前行数十米,便是“七七纪念碑”。
后面数步之遥,便是纪念堂,内立一碑6米左右,上刻“南岳纪念堂碑记”。两边厢房,是“南岳与抗战”展览。
纪念堂后面,是呈45度修建的阶梯。刘向阳介绍,这些阶梯的修建很有特色,“从上往下看,只能看到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到阶梯。”
中间有一小建筑,为安亭之战纪念碑,这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战。
整个斜坡中间,自上而下,用白色大理石镶嵌了“民族忠烈千古”6个大字。
276级台阶之后,是忠烈祠最高处的建筑享堂。这是祭祀场所。
享堂中间,是“中国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高大巍峨,几至屋顶。两边,是国民政府37位抗日烈士的石碑,包括佟麟阁、赵登禹等将军。
军职最高的是1940年7月3日在昆仑关战役中殉国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郑作民将军。他本葬于家乡湖南新田,但后来被举行国葬,并迁移此处。
常德会战中牺牲3位师长,其中2位师长孙明谨、彭士量立碑于此。
刘向阳介绍说,享堂呈“中”字结构,也像一个“十字架”。如果加上下面的建筑,整个忠烈祠的布局如同一个“忠”字。
环忠烈祠四周,是部分抗日将领的墓地。艳阳高照,青山肃穆,忠烈祠在群山环抱中沉默无言。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倪志刚
编辑:彭俊
本文链接:https://wap.nanyuenews.com/content/2013/07/08/704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