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种稻粱夜弄车,山村庄户少闲暇。
杯盘罐碟出竹木,山水云帆透彩华。
水煮秋月虎跑泉,茶沏春日石廪芽。
岳瓷湘笥蕴茗香,徐记店铺说紫砂。
——《赏茶具》
品茶是雅俗共享的生活情趣。有名茶,有好水,有一把好壶,凭借精湛的茶艺,沏出一壶好茶来浅斟漫酌,那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享受。
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具的选择,就被当作一个重要的茶艺话题。《茶经》四之器,介绍的茶器有二十四种之多。陆羽介绍的茶具,有些与生活中的餐具可以共用,后来的茶具不再提及。松风竹炉,可用来野炊烧水烹茶,被文人视为雅趣。茶人把玩得最有趣味的是茶壶、茶杯及贮茶之具。茶壶、茶杯,普遍认为陶瓷最好,如不人为损坏,可以子孙相传,既可愉悦心情,还是收藏珍品,历来为茶人所珍重。外出旅游,不花很多钱,选购一把精致茶壶或一套经典茶具,既作旅游纪念,又添收藏珍品,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南岳衡山不仅有名茶,还有优质茶具。南岳的茶具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现有史料中,可以知道除一般的瓷茶具外,还有玉茶具、铜茶具、锡茶具。南岳衡山道教、佛教共居一山,还是儒家文化圣地。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从适应旅游的需要出发,南岳衡山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茶具艺术。
能工巧匠的车木茶具
南岳衡山竹林苍翠葱郁,是生产车木茶具的原料。湘之竹有名,南岳衡山之竹更有名。
陈子昂有《岳竹》诗赞曰: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顶是崇崒,烟雨下冥冥。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春风正澹荡,白露已清泠。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枯,此节无凋零。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遂偶云和师,张乐近天庭。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信蒙雕琢美,常愿事仙灵。驱驰翠虯驾,伊郁紫鸾笙。结交瀛台女,吟弄升天行。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低昂元鹤舞,断续彩云生。永随众仙去,三年游玉京。
陈子昂称南岳竹为龙种,不惧严寒霜雪,四季郁郁青青,“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南岳竹具有这样高贵品质,更可以雕琢成器,“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因此,以南岳竹制茶具又是一种境界。
竹制茶具,在湖南历史悠久。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中的竹笥,据考证是盛茶叶的器具。
各种竹子、竹笋都是南岳著名物产。就地取材,制作竹木茶具,是南岳传统工艺产品。南岳是佛道圣地,常年有游客、香客,市场工艺品畅销。南岳的竹木茶具,做工精细,很受游客青睐。游客的需要,又促进竹木茶具艺术的发展。
古朴的南岳竹木茶具生产工艺,造就了一个历史的车木之乡。在南岳衡山集聚了许多车木艺人,使南岳车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工艺品生产,现在依然较为原始,占用家中一个平米的空间,使用只有简单的脚踏杠杆带动的车刀,一人操作生产,只需不多的时间,就可根据要求制造出不同形式的车木工艺品,包括形形色色的茶具。
南岳市场销售的竹木茶具,有茶杯、茶叶盒、茶盅、茶壶等。车木加工的茶具,还有抛光,绘画各道工序,经过抛光上漆,乍一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岳市附近的居民,在做工务农之余,有些人就是生产这种工艺品的能工巧匠。
一个竹茶罐,高20厘米,直径10厘米,可盛茶叶200克,市场上售价也就10元钱。车木茶具价格便宜,原因在于这种艺术茶具在岳市周围的居民家庭就地生产。一个普通的乡村居民,凭着一支毛笔,在器具上涂上寥寥数笔,顺手一摸,就是一幅美妙的山水风景画,真所谓“山水云帆透彩华”。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艺术家,都是在实践中摸索造就出来的。
有些竹木茶具上面有铭文,或名家之言,或著名诗句,颇让人寻味,如:
{Ky:PAGE}
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生有幸再来游。
传说这两句诗,是清乾隆皇帝游南岳,离开南岳时写的诗句。
有些茶具铭文,为著名的古诗。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秋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又如:
空山新雨夜,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后一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古为今用,颇有品茶境界。拿起茶罐,吟咏诗词,品茶的清趣自会从竹中而来。
在茶具绘画艺术方面,除了简单的水墨山水画,近年来还发展了烙画艺术。一只电烙笔,在竹木器上烙上花纹,一幅赭黄的烙画就上了茶具,成为一件弥足珍贵的工艺佳品。烙画艺术要接受专门的训练,随着旅游工艺品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现在已有一批培养有素的烙画艺术竹木制品人才。
由于工艺的进步,茶具生产出现了不同工序的分工合作。山区的居民,利用自产竹木的条件,加工茶具粗坯上市。擅长绘画的艺匠到市场买回半成品,经抛光、绘画等加工程序制作为成品后再行销售。由于烙画艺术在茶具上的应用,有烙画的精致竹木茶叶罐适合家庭贮存茶叶,一在市场销售就很受欢迎。
南岳车木茶具,虽然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但产量多。每逢集日,大担小担的竹木茶具,从周围乡村汇集到市场上来,摆摊出售,形成很有特色的工艺品市场。除在南岳销售外,常有人收购,销往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在南岳经营旅游工艺品的商店,也陈列各种精致竹木茶具,游人可饱眼福,在相中某一款自己满意的精品时,不花很多钱就可买上一件或几件,留作旅游纪念,也可赠送亲朋好友。南岳衡山每年香客频来,香客有个习惯,要在烧香后带些物品回去图个吉祥,通常都买上几件光彩夺目、美观实用的车木工艺品带回家。蒋介石1938年来南岳,在南岳大庙祭祀之后,偕夫人宋美龄游岳市。岳市陈列有各种精美的车木工艺品,宋美龄对南岳的车木胡椒磨子很有兴趣,拿在手里把玩一阵,有爱不释手的感觉,特地挑了一对,买作南岳旅游的纪念。在南岳,有些人家就用胡椒磨子磨胡椒,烧胡椒姜茶冲鸡蛋招待客人。
除了车木艺术茶具,还有一款工艺佳作,亦可列入茶具范围,而一般茶书都未曾提及,而或居家或茶饮都是必需品,这就是摆放茶具的茶具——茶几。
现代社会别具风格的各款茶几在家具商场可谓琳琅满目。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而又实用的茶几配上沙发,亦可称为接待客人的雅座。在茶几上放置茶杯,再放上茶点,主客各就其位,喝茶聊天,颇具现代社会的雅韵。对于历来的茶书都未涉及论述的茶几,概因不具备文雅气质。南岳制作的工艺茶几则不可不予介绍。
中国茶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饮茶环境宜雅勿俗,宜幽勿闹,尤以共山共水的野外幽境,则更令人叫绝。昔日的小镇茶馆,几把竹椅,几张八仙桌,桌上摆放古朴的茶壶,粗制的茶碗,这种乡村的自然风貌,就让人心情舒畅。遇上这种乡村茶馆,坐在茶桌边无拘无束地喝一壶茶,那是真正的悠闲淡雅、称心如意的生活情趣。
茶是中国国粹,古朴素雅的根雕艺术茶几,既可营造居室环境,还可增加茶趣,就此一端,亦可入流茶具。所谓根雕艺术茶几,是从野外找寻合适树蔸,以根雕艺术手法制作,赋予某种新意,有与其他物品象形的,如雕一尊罗汉,笑逐颜开地看诸位饮茶,或飞禽走兽立于其傍,或龙飞凤舞盘垣几案,一派古雅气氛。有了这一款茶具,即使居室内品茶,亦人为增添几分野炊情怀。南岳现在不少茶馆都有这种茶几,是营造茶楼环境气氛的一种工艺装饰。这种艺术茶几,放在居家场所,也很让人看好,一眼就感受到居室的艺术品位。这种产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在邻近南岳的长沙、衡阳,在茶馆或茶叶销售店铺,现在都可见到南岳出产的这种茶几。
{Ky:PAGE} 放射历史光芒的陶瓷茶具
瓷茶具是古代陶瓷工业主要产品之一。习以为常的家用瓷,就有不少茶具在内。南岳衡山生产陶瓷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南岳衡山古属长沙。《中国茶经》评古代茶具,称长沙茶具很有名,也很精致。《清波杂志》记述:“长沙匠者,造茶器极精细,工值之厚,等所用金之数,士大夫家多有之,置几案,知以侈糜夸。只有精于茶事,才能‘俗以雅尚’。”据考古发掘,湖南长沙窑生产青瓷,盛于唐末。正是唐朝茶文化发达盛行的时期,各种茶具得以迅速发展。长沙窑址,首先是岳州窑,然后是湘阴窑。由于市场供不应求,逐渐往南发展,自五代至北宋在南岳衡山治地建起了瓷窑。现在的衡山县贺家乡有五代古瓷窑址,为衡山县湘江岸边现在的贺家乡枫树村赵家堆、细堆子和成家滩的,当时直称衡山窑。刘言史《与孟郊洛北原野上煮茶》有提到湘瓷的诗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可见,湘瓷在全国范围都有很大的影响。
衡山的制瓷窑厂,其烧制的瓷器有碗、盘、壶、坛、罐等,胎色浅灰或赭灰。早期瓷器多为素胎施满釉。瓷壶装饰以印制莲花,有些碗盘也有印花。到宋、元二朝,衡山窑出现具有独特风格的高温彩釉绘花瓷,其地址仍在沿河赵家堆一带,主要产品有碗、碟、盘、杯、钵、盆、缸、壶、坛、罐、炉等,其造型优美俊俏,胎质呈灰、褐色,釉色分透明薄瓷、半透明瓷、不透明瓷。装饰以粉底彩釉绘花为主要特征,兼烧单色绘花碗、碟和少数釉下彩,绘花为缠枝花草,铭文为“金玉满堂”、“福寿嘉庆”等。衡山窑出土的宋元彩釉绘花折肩壶,壶口挺直,宽肩折收,下腹微折圆收,曲柄蜿蜒,长流挺拔微曲。到明清,衡阳有龙江村窑,同发窑,并逐渐向山区发展,在衡山县后山马迹桥建窑制瓷。现在后山的瓷窑,在明朝中叶逐渐发展形成规模。烧瓷需要大量木柴,湘中南具备山多柴多的条件,是瓷器制造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条件,使瓷业围绕衡山发展,就是南岳衡山瓷泥贮量大,生产瓷器可以就地取材,有利于节约成本。第三是茶文化的发展,茶具的需求增加。
南岳衡山有瓷泥,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近代瓷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南岳衡山莲花峰以西,过马迹桥,再南行,是南岳衡山瓷业生产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到现代的瓷业基地界牌。界牌瓷泥矿藏丰富,三氧化二铝含量高,适宜制作高档瓷器。现在界牌瓷器的品种多,做工好,薄匀如纸,粉莹如玉,色彩浓淡柔和,匠心独具,很受用户欢迎。界牌现位于衡阳县境内,有县办瓷厂、市办瓷厂,生产的茶具远销国内外,是我国一处重要瓷业生产基地。
推陈出新说紫砂
“人间金玉安足取,岂如阳羡街头一丸土”,这话是说砂壶向为宜兴特产。南岳人喜爱紫砂茶具,有些人家现今收藏年代颇为久远的紫砂茶具,南岳也与宜兴一样曾经生产紫砂茶具。
南岳衡山有瓷泥,也有紫砂泥,这是生产紫砂茶具的优越条件。
南岳紫砂茶具生产始于1993年,至于1996年。
生产紫砂茶具是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茶具的推陈出新之举。1993年,南岳旅游摄影公司经理徐建国为搞活企业经济,从南岳旅游市场需求出发,提出生产紫砂茶具设想。最初的设想提出来以后,南岳旅游摄影公司为筹集生产资金,当年九月向区财政局借款伍万元。关于生产紫砂茶具的设想,得到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省旅游局考察和分析了这一项目的可行性,于当年十一月借给摄影公司三万元。徐建国以个人名义向南岳镇信用社借款五万元。筹集资金后,租用南岳镇企业办的生产场地,开始建厂。1994年开始试生产,并将产品上市,当年完成产值18万元。紫砂茶具色泽鲜艳,烹茶味香,一上市就很受欢迎。加上政府有关部位门大力推介,产品上市就有供不应求的趋势。1995年又在1994年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到当年8月就完成销售收入43万元。这一产品在南岳区政府大力扶持下,被列入当年招商引资项目。
送深圳参展的紫砂梅段壶
南岳紫砂工艺厂最早生产的紫砂茶具有方形三友壶、梅段壶和传统光货,曾送到深圳的招商会上展出。有一款梅段桥形钮紫砂壶,为不规则六边形内嵌壶盖,平肩,壶肩刻有阴文“95,衡阳市深圳招商会纪念”、“南岳紫砂工艺厂”铭文。壶色红亮,声音清脆,是一款灌浆紫砂作品。这款紫砂壶是南岳紫砂走向境外的见证。
紫砂工艺厂开始隶属摄影公司。在第一批产品问世后,为了将企业推向市场,1994年6月摄影公司注册成立南岳紫砂工艺厂,为隶属旅游局管理的企业。到1995年底,紫砂工艺厂建设厂房面积达2000平方米,员工一度达到86人,工程技术人员6人,形成年产值达200万元的生产规模。
1995年秋深圳招商周以后,深圳展诚公司与香港合诚公司合资成立中外合资南岳紫砂工艺公司,于1995年7月来南岳工艺厂投资,首先是以上二个公司与南岳紫砂工艺厂合资生产,不久深圳展诚公司提出收购紫砂工艺厂,经过财务审计,紫砂厂资产净值为10万元。签订收购协议后,中外合资南岳紫砂工艺公司重新建设陶窑,生产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盅及其他艺术紫砂。紫砂公司成立后,原南岳紫砂工艺厂徐建国曾继续担任经理。不久后,深圳展诚公司派黄耀辉任紫砂公司经理。
由于实际投入资金少,中外合资南岳紫砂公司未及时支付收购价款,承诺清偿紫砂厂的债务也未见有实际行动,1996年即被南岳旅游摄影公司起诉到法院。1996年12月,南岳区法院判决紫砂公司清偿债务。在此情况下,本来就没有资金实力的展诚公司,在与摄影公司存在深刻矛盾的情况下,已没有投资紫砂工艺厂的兴趣,遂于1996年底停止生产,窑厂处于废弃状态。深圳展诚公司派黄耀辉任中外合资紫砂公司经理后,徐建国离开紫砂工艺厂,于1996年在自己家建一小窑厂,命名南岳万盛紫砂工艺厂,少批量生产,与紫砂公司争高低。但南岳缺乏紫砂艺人,建厂之初,紫砂工艺厂曾请宜兴紫砂艺人传授技术,设计壶式,生产成本较高。徐建国则直接从宜兴进购紫砂陶来南岳销售。宜兴紫砂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徐建国在销售中尝到甜头,于是也不再生产,保持万盛紫砂工艺厂名字,但不再生产紫砂茶具,继续购进成本低而且实用美观的宜兴紫砂进入南岳市场,1997年以后,就不再生产紫砂陶。由此,南岳紫砂真正的生产时间仅为三年,即从1994年试生产,到1996年停止生产。
在三年的紫砂茶具生产时间里,为了提高紫砂工艺技术,紫砂工艺公司聘请了宜兴紫砂艺人,改进了窑炉,按照传统紫砂型茶具式样制坯,这些茶具已颇具宜兴紫砂气质而又保持南岳紫砂的特色。现在的南岳紫砂,有紫砂工艺厂、紫砂工艺公司和万盛紫砂工艺厂的产品流传在用户手中,作为绝版紫砂,很有收藏价值。
{Ky:PAGE}
当年紫砂公司为打开销路,制作了彩色广告传单,这张传单记录了紫砂公司较有价值的紫砂产品壶式,传单上方有任紫砂公司第一任经理徐建国的相片。
当时的紫砂公司推出的茶具广告词介绍的一批茶具,如提梁小壶:
提梁小壶,自斟自饮,离尘脱俗,逍遥自在。
此款壶可贵之处,一是壶底钤有制壶人的印鉴,署名彭柏清;二是有阴刻隶体铭文“南岳山人提”,壶的提梁犹如山中拾来的一根枯枝,使人想起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东坡饮茶雅趣;三是有堆雕梅枝,分别从提梁和壶流延伸至壶身,另一枝是以梅干为钮,延伸至壶盖,朵朵梅花含苞欲放。壶体为老红色,光洁可鉴,显示壶艺的成熟,达到现代壶艺的高度。
岁寒三友壶
岁寒三友壶,广告词为:
岁寒三友,高风亮节,飘逸仙姿,自然清心。
这款壶小巧精致,无论造型、制作都可与宜兴紫砂毗美,壶高10厘米,直径6厘米,红泥壶身,一枝开放的梅花,系用白色点缀。梅干苍劲饱经风霜,树皮斑驳陆离,但却似乎绽出梅花的幽香。泡一壶茶,细斟漫酌,如临梅花开放之境。我送一位朋友一件紫砂,让他自挑一件,他选中了这款梅段壶,说:“这款壶有点艺术价值。”梅桩一段,如历风霜雨雪,斑驳陆离如虬龙,寒霜侵凌而不惧冷峻,依然故我,不能摧残,傲然绽出几点雪白的梅花,报告春天已从严寒中走来。观此壶让人动情,我曾作短诗以记之:
岁寒天地寂,风摇傲霜枝。
雪花二三点,春讯待几时。
壶发紫笋香,物华地灵气。
经此寒澈骨,似我添银丝。
九龙壶,广告词是:
仿佛一座上古浮雕,金龙翻江倒海,戏水弄珠,几乎要把蕴藏的所有精华圣水,奉献给所有崇拜它的传人。
九龙壶的花饰,融会了南岳有关五龙献地、八百蛟龙护岳庙的传说,选取南岳大庙雕塑中的龙为原形,经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壶盖以双龙戏珠为钮,龙珠内有珠砂,摇晃壶盖发出清脆的声音。
招财壶,广告词是:
拳拳乡情,浓浓土馨。壶有两条鲤鱼欢奔跳跃,似乎要跳上壶顶的龙门,吞下所有的财宝,抛撒给喜欢它的乡亲,祝大家年年有余。
这张广告单中,还有松竹梅三友方壶、相思壶、龙珠壶、静心壶。据了解,三友方壶面世最早,生产批量最小,市面已经很少看到,成为壶中孤品。相思壶,颇似传统传炉壶,有内芯,容量较大,用三才杯一次可满斟三杯,很适合夏季饮茶。壶身堆雕一枝红豆,使人想起“红豆生南国”的名句,浅斟漫酌,不无相思情感。
还有一款五福壶,壶体小,以蝙蝠石为钮,壶身有五只凸塑蝙蝠,寓送福之意。
由于紫砂茶具在南岳生产和销售,南岳茶饮较以前蕴含更高的文化内涵。捧壶而品茗,慢饮细啜,吸收天地之灵气,大地之精华,得回归自然的享受,身心由此放松,悠闲由此而生。南岳紫砂,增添了茶趣,很多人爱上了茶壶。虽然不再生产砂壶,但却为南岳普及了一次紫砂文化。南岳衡山是风景名胜区,有制瓷技术人才,只待对紫砂有识之士,重塑南岳紫砂新纪元。紫砂茶具在南岳面世,也曾使南岳衡山风光一时,将南岳衡山带进多彩的茶文化世界,不少人慕名而来,希望得到一款南岳的紫砂茶具。如九龙壶,当时销售价达到每把一百元。康华楚写《南岳第一峰》,就喜欢用“南岳自产的仿宜兴紫砂古色茶杯,泡上杯南岳云雾茶,临风浅酌”,这种理想完全可以实现。
来源:
作者:rednet
编辑:彭俊
本文链接:https://wap.nanyuenews.com/content/2012/12/26/7050834.html